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在苏州举办的一个全国性“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主题论坛上,西安市有关部门专家为人们讲述了一个煞费苦心却又非常尴尬的文化遗产保护案例:因为不忍心将并无遗迹留存的唐代芙蓉园遗址所在地块用作商业开发,于是根据文献资料记载,建造起一片仿古建筑以重现大唐盛景,不想却留下“假古董”、“影视城”的骂名。 依据一定的蓝本复活一段难以割舍...
近日,陕西省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承担的“晋东南彩绘泥塑及壁画保护修复项目”在山西晋城市、永济市正式启动。 西安文保中心承担的“晋东南彩绘泥塑及壁画保护项目”,包括三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省晋城市玉皇庙、青莲寺和山西省长子县崇庆寺的彩绘泥塑及壁画保护修复项目。晋东南彩绘泥塑和壁画保护修复项目是国家文物局“十一五”期间重...
近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南郊万科城考古工地考古发掘过程中发现一座唐代墓葬,出土了一批唐代典型的文物。据墓志记载:墓主人李景昇,陇西人,瀛州总管雍王之曾孙,礼部尚书东平王之孙。死于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龙朔三年葬于高阳之原,时年18岁。 该墓葬为一座长斜坡墓道土洞墓,平面呈“刀把”形,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组成。墓道位于墓室以南。墓室东半部放置有一...
2010年7月9日上午,陕西省副省长景俊海一行赴汉长安城遗址视察工作,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张文以及西安市的相关领导陪同视察。 在调研过程中,景俊海十分关注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承担的“汉长安城长乐宫四号、五号建筑遗址本体保护”项目,细心地询问保护方案和具体的实施计划,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汉城项目部负责人向景俊海副省长详细汇报了汉城遗址保护工程在前期资料留取、环境监测、实验室研...
6月9日,国家文物局机关党委副书记黄元一行来西安进行文博培训工作调研。来自山西、甘肃、陕西曾参加过国家文物局培训的同志以及西北大学的老师共19名同志参加座谈,陕西省文物局纪检组长张自鸣出席会议。 黄元介绍了这次调研的目的。他说,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十分重视文博培训工作,并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先后举办了全国省级专业管理干部培训班,完成了各省、地市文博干部、国保单位负责人培训,并举办了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
西安市长安区斗门街办的“牛郎织女传说”项目,日前入选文化部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牛郎织女传说,发源于长安区斗门。牛郎织女本是银河系的两颗星辰,到西汉时逐渐演变为神话传说。经过千百年流传,形成了一个妇孺皆知、优美动人的民间故事,从而跻身于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说”之列,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唐德宗贞元14年,长安斗门群众修“石婆庙...
图为西安专家在现场实际测量。 昨天(当地时间5月11日),来自西安的文物修复专家开始了在宾大博物馆的工作。 早上修复小组一行来到宾大博物馆特地为他们准备的办公室,细心的美国主人在办公桌上摆放了鲜花。他们还为每一位西安客人办了门禁卡,持此卡者可在博物馆的任何地方出入。宾大博物馆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馆里的最高待遇了。 西安的专家们随即投入到工作之中。他们先后在实验室、“两骏&...
如何促进博物馆事业进一步发展繁荣,将西安打造成“博物馆城”?市委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大力发展博物馆事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5项工作举措。 通过大遗址保护带动博物馆建设 据了解,我市博物馆建设将与国家、省、市重点建设项目结合起来,依托大项目带来的优惠条件,力争通过大遗址保护、重大区域改造等,带动遗址区周边和区域内的博物馆建设。《实施意见》要求,对投资兴办博物馆的,有关行政...
2010年3月29日,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召开“文物保护方案内部评审会”,就《汉阳陵帝陵南阙门遗址保护工程(设计方案)》、《白水仓颉庙夯土墙本体加固保护工程》、《西安城墙74-75号马面本体加固保护工程》等三个项目进行内部方案评审。会议邀请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陕西省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以及中心的九位专家。专家在听取了项目负责人的汇报后,分别从...
3月12日,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召开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下简称“申遗”)工作动员大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董军,副市长段先念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要求,今年底前全市将完成各“申遗”点周边的环境整治,2011年4月底前完成文物本体保护展示任务。 董军在讲话中指出,西安市开展丝绸之路“申遗”工作是贯彻实施国务院《关...
3月9日,西安大明宫遗址保护办公室与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以下简奈良文研所)在西安签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协议书,中日两座古老城市将携手保护东方大遗址,内容涉及中日学术讨论会、研究学者互访和文物出版物互赠等多种活动。 中日双方此次签约标志着两国文物保护专家将携手保护大明宫遗址和日本古都平成宫为代表的大遗址项目。仪式上,奈良文研所都城发掘调研部部长井上和人说:“平成宫遗址和大明宫遗址是东方...
记者3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此间考古工作者2009年在进行西安咸阳机场二期改扩建过程中发掘唐墓38座,其中一座带有围沟的大型唐代墓葬出土的十二生肖俑群组体量之大、造型之美前所未见。这也是西安首次在唐墓地面完整地发现陶质十二生肖俑。 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刘呆运介绍,根据墓葬形制判断,该墓的下葬时间应在开元、天宝年之间。在发掘墓葬南侧围沟时,考古人员意外发现了一件通高60厘米的蛇首生肖俑,俑...
记者今天(27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该院在对西安蓝田新街仰韶文化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几件极为特别的陶器,初步判断这几件器物可能与“砖”类建筑材料有关。据研究人员介绍,“砖”类建材的发现与确定,为探寻我国砖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杨亚长介绍,新街遗址位于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和灞桥区燎原村,总面积20余万平方米。2009年8...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最近在长安区发现一个大型墓葬群,从70余座中古墓中发掘出近千件文物。这些墓葬及其出土文物跨越了10个朝代,其中在一座隋朝的高官墓中出土了6件赤裸上身的女俑,在一座十六国墓葬中出土6件伎乐女俑。在一座北朝墓中还出土了罕见的“双人搂抱踏碓女俑”。 这一古墓群位于西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内,被考古专家命名为“少陵原凤栖原墓葬群”。西安市文...
资料图片:大雁塔(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昨日从西安市水务局了解到,今年我市的地下水位比上年度上升了0.02米。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发展得到遏制,向西北方向倾斜1米多的大雁塔开始向相反的方向缓慢恢复、归正。 西安市南郊地区由于过去长期靠抽取地下水维持城市供应,使得小寨、大雁塔一带的承压含水层水头大幅度下降,部分地区水位埋深超过百米,引起了该区域大面积地面沉降,大雁塔塔身严重倾斜。 为抑制地面沉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